密织市场供应网 多措并举惠民生
市商务局扎实做好市场供应保障
时间:2020-03-09 10:06

【开栏的话】

  战疫复产,使命在肩。从市民百姓每日生活必需品的不间断供应,到出台“暖企”政策推动商务企业复工复产;从倾情倾力紧抓招商引资不松懈,到提振信心千方百计稳外贸;从又稳又快保障通关便利化,到筑牢防线严防疫情输入……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商务系统迅速行动起来,迎难而上,稳外资稳外贸促消费,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缓解压力,力争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即日起,本报推出“抗疫保供,两稳一促,商务在行动”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商务系统共同抗疫、共克时艰的故事。

 

  西芹1.79元/斤,生菜2.39元/斤,油麦菜2.39元/斤……昨天,在苏宁易购家乐福,平价足量的蔬菜令正在买菜的洪阿姨露出了笑容。无数普通民众的笑容,勾勒出了疫情期间,我市全力打好民生保障战的生动图景。“政府有力,企业齐力,市场给力,市民得利”这四个词或许可以来形容疫情期间我市的“菜篮子”情况。

  与疫情赛跑,为民生献力,市场供应保障是民生的生命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要求,厦门市商务局全力做好应对疫情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工作,充分利用好市场、政府两方面力量,多措并举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链条发力 加大蔬菜生猪调运 做好菜篮子补贴

  春节至3月8日,我市共投放生猪74586头,白条禽865879羽,蔬菜144832吨,蛋品136吨,水产品7264吨,主要副食品供应量接近2019年同期的水平……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可以形象地体现我市疫情期间市场供应保障取得的成效。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则是非常时期市民可感可知的踏实体验:仓廪实、买得到、价格稳、品类丰。

  “淡、节、灾、突”等供应紧张期的市场保供能力和农副食品价格水平是体现城市民生保障水平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疫情尚未发生,市商务局就发挥夏商集团、银祥集团等众多流通主要企业的作用,妥善做好了春节市场供应保障工作:加大蔬菜调运,加强生猪调运,做好菜篮子补贴及政策性补助工作……众多未雨绸缪的准备,夯实了我市非常时期保供稳价的基础。

  疫情的到来,使保供稳价形势越来越复杂,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一场特殊时期保供稳价的民生战役打响了!充分利用好市场、政府两方面力量,全链条发力密织供应网,是市商务局聚力市场保供,多渠道组织货源,多措并举惠民生的“关键词”。

  我市是蔬菜等农产品的销区,大型批发市场是市场供应的“源头活水”。市商务局深知在关键时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因此,发挥好批发市场的“聚流”作用成为打赢供应保障战的重要保障,市商务局通过加强运销大户积极性和加大骨干调运力度,广开外调源头,夏商集团发挥基地作用,确保蔬菜供应,猪肉方面,也提前对接紧密型生猪外埠订单型基地10家,存栏10万头,有力夯实供应渠道的基础。

  面对特殊时期复杂的交通调运形势,市商务局深知,应急供应保障网不能完全依赖外调,从本地、外调“双线”发力,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市商务局立足商务职能,多措并举加强与本地应急基地建立产销协作关系,提高我市“菜篮子”自给率,做到手中有菜,心中不慌。

  在应急储备方面,启动市级冻肉储备投放,建立猪肉商业库存1500吨、水产4700吨、蛋品25吨,同时,计划启动耐储蔬菜及豆芽菜生产储备。

 

  畅通供应链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 创新便民销售方式

  疫情期间,市商务局多维度构筑起的应急保障生态,进一步加强供求信息沟通,进一步畅通物流渠道,创新便民销售方式,做好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推动形成生活物资保供合力,重点做好生活物资调运和补助工作,防止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在加强供求信息沟通方面,市商务局运用“一亩田”App,发挥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数据化资源,运用大数据帮助批发市场运销企业及时掌握、共享产销信息,解决跨区域调运问题。

  而在应急配送环节,市商务局主动协调解决供需矛盾,加强商超与物流配送企业对接,协调唯捷、云仓配等物流企业与各商超对接,及时解决蔬菜及生活必需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道路运输交通管制影响民生物资运输问题,市商务局与交通运输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菜篮子”产品运输保障协调机制,创新运用微信工作群简化办证流程,为42家流通企业开具民生物资保供证明,为49部车辆办理民生物资运输通行证,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来、供得上”。

  此外,疫情期间,在市商务局的积极引导下,市场供应充足有序,创新便民销售方式层出不穷——新零售格局加速形成,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服务快速发展……民众获得了更高质量、更便捷的服务。

信息来源:厦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