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碳标签(碳标识)是产品碳足迹的标签化展示,具体来讲,是将一种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寿命终点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₂-eq)为单位进行量化,并将其标示在产品的标签上,用于告知消费者的产品碳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引入碳标签,可以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和信誉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认可度。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碳标签,可以了解产品的碳足迹,进而选择低碳产品,可以减少自身消费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根据碳信息披露程度,碳标签可分为碳足迹标签、碳减排标签、碳中和标签三大类。碳足迹标签公布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或者标示出产品全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碳排放量;碳减排标签不公布明确的碳排放数据,仅标明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低于某个既定标准;碳中和标签不公布明确的碳排放数据,标示了产品碳足迹已通过碳中和的方式被完全抵消。
目前,产品碳标签已在全球各国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国、韩国、日本、泰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已建立并实施了20多种不同的碳标签认证制度,涵盖多个行业,包括能源化工、电子电器、食品、化妆品等。中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文提出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等要求。2023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碳标签)认证制度。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529号),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若干重点产品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浙江等省市正在积极开展碳标识试点工作。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是组织基于ISO 14025自愿提供的、经过第三方认证的、用于披露其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信息的公开文件,是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基础,规范化、标准化的Ⅲ型环境声明。EPD报告参数包含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产品碳足迹),资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健康与安全等方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