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农食贸易便利化措施哪些最给力?
时间:2025-10-27 10:05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这几份‘食品准入通行证’就是本次会议期间,我们与有关机制国家新签署的农食产品输华合作议定书,解决了15种次农食产品新的对华准入。”在2025“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举着几份“新鲜出炉”的合作成果对记者说。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正在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同步统筹推进。

  在食品安全合作领域,中国海关总署与相关国家签署了14份双边合作协议,解决了15种次农食产品的最新准入;新搭建的“丝路食安”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会议前夕,第二届“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培训班刚刚在上海结业……一个个实打实的合作成果,正在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作为核心,“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将为参与各方共享哪些贸易便利化措施?这不仅是参与机制各方最为关注的问题,更是合作机制的生命力所在。

  “从农场到餐桌,食品贸易早已跨越了山海,唯有全球治理才能实现‘一处安全、处处放心’。“一带一路”是各国美食文化交流之路,也是各个地区特色食品的交融共享之路。”赵增连表示,安全是这条丝路的基石,需要各国一起夯基铺路、共同守护。建立“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机制的初衷就是为进一步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乃至更广泛领域的同行在农食产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扩大农食产品跨境贸易规模、提升便利化水平。

  据介绍,为推动合作机制的便利化措施不断丰富完善,中方自主率先推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快食品准入进程。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优先办理机制共建国家食品准入事宜。二是优化生产企业注册。基于以往合作基础和体系评估情况,对机制共建国家食品生产企业实行清单注册、批量注册。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中国海关已经举办两届机制共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官员能力建设培训班。今后将充分用好中国海关自有的能力培训建设资源,持续办好此类培训。四是建立专班对接机制。针对机制国家关注的乳制品、水产品、水果等重点产品,指定专班负责对接,及时协调沟通、优先解决。

  “我们愿与相关国家一道,持续完善合作机制,丰富互利共赢的便利化措施,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不仅要让各种美食‘进得来’‘走出去’,更要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这就是“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的初心。”赵增连说。

  当前,正值中国政府编制“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赵增连表示,中国海关将以此次为契机,谋划好“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真正把合作“规划图”转化为惠及共建国家民众的“实景图”,也诚挚邀请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共促食品贸易安全便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