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21-13-00-2023-019 | 主题分类 | 提案议案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商务局 | 文 号 | 厦商务函〔2023〕68号 |
生成日期 | 2023-04-11 | ||
标 题: |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8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8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B类
尊敬的方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新的消费策源地、创设新消费载体的几点建议》(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第018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商务部将2023年确定为“消费提振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增强消费能力,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您就加快消费创新转化、打造区域消费策源地,进而推动我市消费供给能力提升提出可探索的新路径,为我局进一步做好商务工作,推动消费复苏和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接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梳理,会同市文旅局、市工信局、湖里区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讨论分析,并积极将您的建议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二、措施与成效
(一)推动非遗综合展示馆升级,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标杆。我们赞同并支持您提出的“加快推动‘惠和—忠仑非遗文化体验公园’”的建议。近年来,市文旅局指导湖里区在惠和石文化园打造非遗综合展示馆,将湖里区最有特色的非遗项目陈列在惠和石文化园里,让人们在视、行、运中更深入、更便捷地了解湖里区非遗。目前,我市已有多个非遗项目逐渐融入该基地,如送王船造王船技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漆宝斋漆艺、答嘴鼓等。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厦门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闽台文化交流展演展示活动在湖里区惠和石文化园举行,举办闽台文化交流展演暨新晋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演、“百年百艺·薪火相传”厦门新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台湾”手工技艺交流展示等活动,各平台线上直播收看收听超850万人次。
惠和石文化园在“闽南非遗文化桥头堡、两岸非遗文化家园”策划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景区规划,在已建成园区基础上,两岸非遗文化交流中心拟新建二期百匠非遗工坊(占地面积4500㎡),新建三期非遗文化传习学院(占地面积1790㎡),打造多组合、全场景的闽台风格沉浸式空间,实现厦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运营和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成为厦门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与典型标杆。
(二)推广“直播探店”等新模式,拓展消费群体,吸引“Z世代”人群消费。“Z世代”也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其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看重购物体验。立足直播、网红带货,推广在地生活消费团购的模式正越发深入到“Z世代”日常生活。而我市作为天然的网红城市,以极优的环境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聚集于此,透过短视频流量平台创作高质量作品,推广我市美食、美景、好物,为直播电商引流。
近年来,市商务局组织对我市直播电商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充分发挥网络购物、直播电商的新引擎作用,打响“云购物”品牌,举办一系列活动。市商务局指导“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网络主播大赛”,积极促成直播电商MCN机构奇迹山与厦门中达集团签约两岸青年短视频直播内容孵化基地,推动台青在大陆电商创业就业,助力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鼓励和引导我市传统重点商贸企业如天虹、夏商、元初、见福等开通线上购物平台,创新网上消费模式,利用“平台+直播+商场”等营销新模式挖掘消费热点。持续挖掘特色消费节庆资源,通过政企携手、市区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商家资源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促销活动,充分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目前,我市直播电商基地和MCN机构已达30余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直播场次数量和成交额稳步增长。据大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带货主播数总计达1513个。2022年全市累计直播64.9万场,同比增长22.1%;吸引消费者观看84.6亿人次,同比增长61.9%;参与直播的商品网络零售量2.6亿件,实现网络零售额321.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1。
(三)努力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本土企业“推广专员”。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四批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家。市工信局从青年需求、社会活力和消费投资入手,一是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对参加列入年度计划展会的企业,按展位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支持其在政府机关、学校、地铁、公交等场所开展产品应用、体验、展示,扩大厦门制造产品影响力。二是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会,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合作关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享机制。三是加强企业精准帮扶,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协同化、全方位、公益性”的公共服务。结合“益企服务”行动,用好“一对一”服务专员,精准滴灌,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支持本地企业更好的应对疫情和转型发展。
(四)文化赋能促进两岸文化传承传播。厦门与台湾文缘相承、地缘相近,厦门有着丰富的对台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市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宣传推广工作更是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2017年市人大印发实施《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厦门市委、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多份文件,市文物部门开展了一批保护规划编制,着力推进全市文物保护法制化规范化。2019年,我市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2021年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二是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持续加大。在加强文物日常保护修缮基础上,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厦门市“六个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厦门市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护修缮专项工作方案》。目前世遗大会我市“六个一批”涉及88个修缮、展示类项目已经完成并受到省文物局肯定;共涉及163处抢险、抢救类项目,其中包含了同安施氏大厝、石浔昭应庙、东园张氏宗祠多处涉台文物古迹。三是文物安全基础不断巩固。市、区文物部门认真落实“四有”要求,充实完善文物档案,组织新公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志设立,对文物实行挂牌保护。认真开展文物消防“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创建和文物安全专项整治。落实文物安全“双随机”检查制度,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及时发现查纠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四是闽南文化节事品牌持续培育。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比赛,我市的郑成功文化节、保生慈济文化节、福德文化节、苏颂文化节、厦金宋江阵文化节等“一区一节”民间对台文化交流活动已举办多年,有力推动两岸共同传承发展闽南文化。五是两岸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宣传不断深化。多年来,市文旅局鼓励和支持我市各旅行社开发设计闽台文化旅游线路并推向市场,并在市文旅局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有媒体平台宣传涉台文化旅游线路和资源,诸如金门县政府旧址、“台湾”公会旧址、陈化成故居、郑成功水操台遗址等。此外,郑成功纪念馆、英雄三岛等涉台景区景点也常被我市各旅行社列在旅游线路行程之中,在市文旅局各推介活动和自有媒体平台中长期进行宣传推广。
(五)多措并举打造夜间消费热点。落实“大文化、大旅游、大宣传”理念,2022年举办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开展“中秋福潮市集云探店”云展播、厦门秋季潮旅福利GO直播带货等活动,展播总观看量达8175.9万人次,本地电商平台成交额就达到1418.8万元,有效激活消费潜力。举办厦门越夜越YOUNG旅游节,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厦门文旅资源,引导旅游资源聚集于旅游夜经济,带动夜间文旅消费需求,掀起厦门夜游新风潮。推动集美新城核心区、思明区曾厝垵、中山路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联合中国银联厦门分公司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助企惠民“火红计划”,对全市景区、酒店、书店、文化娱乐场所等商户,实施文旅消费补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助力推动我市消费供给能力提升。
一是从文化建设内容层面加以指导,加强对惠和石文化园等非遗文旅融合开发龙头企业的支持,推进忠仑公园片区惠和石文化园等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具有市场潜力的闽南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入驻。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等国家标准,支持惠和石文化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努力提升服务环境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档升级,成为辐射全省、海峡两岸和东南亚等海外的“闽南文化”桥头堡。
二是持续促进直播电商发展。加强政策调研,开展新一轮政策修订工作,助力直播电商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直播电商活动,以直播探店、网红打卡、生活消费团购等模式,吸引“Z世代”等消费群体关注,推销厦门特色产品,持续挖掘特色消费节庆资源,通过政企携手、市区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商家资源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促销活动,充分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推动电商平台与我市特色产业开展对接,打造一批体现厦门特色的直播产业带。
三是以“提振市场信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的工作要求,全力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开展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从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大中小融通、市场开拓、校企协同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工作,努力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城市。
四是持续推进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支持办好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传承传播好闽南文化。
五是着眼满足游客和市民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夜间消费需求,以不同主题、富有特色的厦门夜游线路为主线,丰富夜间旅游消费业态,助力点亮厦门“夜经济”。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吴辉艺
联 系 人:王迎
联系电话:2855837
厦门市商务局
2023年4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主办:厦门市商务局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厦门市商务局版权所有
Email:xmtdb@xm.gov.cn电话:0592-5302555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0号 闽ICP备10202657号-2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