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21-13-00-2024-049 主题分类 提案议案
发布机构 厦门市商务局 文 号 厦商务函〔2024〕112号
生成日期 2024-07-31
标 题: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7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7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7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31 10:34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B类

  

民革厦门市委:

  《推进厦门市“校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第20241070号)由我局会同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及市文旅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及时与各相关单位会商,对提案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校友是一种高端战略资源,校友经济是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校友人才是厦门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校友经济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校友经济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精心搭建高层次校友经济平台,有效凝聚校友力量。厦门校友经济工作取得了“三个一”的成就:厦门校友经济联盟是全国第一个校友经济联盟;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是全国第一个依法注册的跨校校友会联合组织;自联盟成立以来,全市新增重大校友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一千亿元,吸引各方校友人才成为厦门的“城市合伙人”,推动高校资源、校友资源和我市城市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共赢发展。

  民革厦门市委提出的支持高校积极融入城市布局、建立政府与高校联合招商机制、支持校友经济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强高校学生的城市文化认同等建议,为进一步丰富校友内涵、做强校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明确‘校-城’融合发展新定位”的建议

  一是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印发《关于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厦教发〔2023〕56号),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紧密对接我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2020—2035)和“4+4+6”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推动建设“集美大学罗普特人工智能学院”“华侨大学物联网产业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盈趣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院”等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组织遴选“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智慧文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信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围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办专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建设,契合厦门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立项建设30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0个高职高水平专业,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以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通过打通产业链和人才链,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是推动校地共建协同创新。推进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建设,推进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启动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共建海洋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两个省创新实验室运作有序,在人才团队引培、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目前,嘉庚创新实验室自主研制的1000标方碱性制氢装备等大型装备已正式发布,建成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累计孵化华商厦庚氢能等17家科技型企业;翔安创新实验室两款单抗产品将用于其流感病毒诊断试剂盒的商业应用,正在开发宠物用狂犬疫苗等创新产品。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厦门大学获首批教育部“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任务,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园区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探索实施“订单式”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与需求的契合度。厦门大学校友李希龙捐赠建设的“希龙实验室”重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显示等重要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与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厦门理工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微电子学院对接厦门平板显示、光电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专门人才。同时,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等在厦高校的产学研项目经费实行切块自主管理,进一步支持各高校与厦门本地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产学研活动,与国际及港澳台开展各项科技合作。2023年度共补助在厦高校产学研项目93个,补助金额1530.03万元。

  四是优化毕业生留厦政策。推进在厦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促进毕业生留厦就业创业。全面放开应届高校毕业生落户门槛,优化高校毕业生、高级技师、技工院校毕业生等人才落户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居住保障,实施“5年5折”租房优惠,解决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安居问题;高效实施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给予来厦就业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双一流”本科3万元、其他应届本科1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持续落实“当月申请,次月兑现”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惠及1.39万名人才,增强人才获得感;优化博士后服务,对出站留厦博士后大幅提高补贴。

  五是完善经费支持方式。建立健全市属公办高校生均拨款制度,实行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引导高校围绕我市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加大在厦部省属高校共建力度,以绩效导向安排市校共建经费,推动在厦部省属高校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建设产业学科及产业学院,紧密对接厦门市千亿产业链群,对市级高水平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及市级产业学院予以建设经费补助。推动产教融合园区建设,对项目所属职业院校予以经费补助。

  (二)关于“建立常态化、正式的‘政府-高校’联合招商机制”的建议

  一是发起“大厦栋梁”计划,组建厦门校友经济联盟。厦门校友经济联盟以校友为纽带,是由厦门市与在厦高校、外地知名高校校友会、部分中小学校友会共同为校友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市政府常设协调机构,负责提出、商议、协调、落实服务厦门校友经济工作的重要事项。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晓舟同志担任联盟主席。曹德旺、陈东升等33位杰出校友应邀成为厦门市投资顾问、招商顾问,清华、北大、复旦、浙大、武大、厦大等99家知名高校校友会已加入厦门校友经济联盟。自联盟成立以来,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催生了大量投资项目和合作机会,新增重大校友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一千亿元。

  二是成立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完善校友招商机制。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是全国第一个依法注册的跨校校友会的联合组织,凝聚了近百家校友会及其联结的数十万名以上校友。在此基础上,我局通过委托专业招标代理公司采取竞争性磋商招标方式购买服务,确定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作为第三方机构开展年度厦门校友联盟及校友经济招商等工作,对其建立校友项目资源库、开展主题宣传推介、协助赴异地开展招商、推动校友项目落地等事项设定工作目标并开展绩效考核,旨在更好调动各地校友资源,形成“以校引才、以校引商”的校友经济促进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成立厦门高校科技产业联盟,融合高校创新资源。推动17所知名高校在厦校友会与厦门市科技交流合作协会共同发起成立厦门高校科技产业联盟,进一步延伸校友联盟的影响力,聚合高校创新资源,推动校校、校地、校企深度融合,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此外,在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推动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城环所等15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厦门市集中签约。引进天津大学海河脑机实验室来厦共建厦门市北洋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来厦设立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实验室,引进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团队来厦共建厦门市珞珈聚芯集成电路研究院,通过柔性引进院士力量,搭建“市校院地”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关于“支持校友经济服务企业发展”的建议

  我局紧密围绕“三个一”深入推进校友经济工作,进一步推动校友资源与厦门城市发展需求有效对接,鼓励和支持校友企业发展。

  一是设立“一个平台”全流程服务。线下,紧密依托厦门校友经济联盟与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的专业团队,线上依托“投资厦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设立“一站式”校友招商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受理对接、快速响应和处理校友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是实行“一套政策”全要素保障。出台《厦门市支持校友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支持校友创新创业集聚、支持校友创业展业融资、给予校友专项礼遇、给予校友招商激励、建立高效统筹协调机制,为校友企业提供人才、科技、规划、土地等全要素保障服务。发挥市产业投资基金带动作用,支持校友在厦新设基金,为校友创业提供融资支持。我市产业投资基金已参与数十支参股基金,累计规模超150亿元。

  三是开展“一批活动”全方位促进。依托厦门校友经济联盟、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及其专委会,组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校友活动,包括每周举办厦港下午茶沙龙、标杆企业探访互学活动、校友科创论坛、走访厦门科学城核心区、乒乓球联赛等,链接各方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友企业家的投资合作与交流。

  (四)关于“建设‘城市+高校+校友’共荣共享的城市文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出系列优惠举措和丰富文旅产品。目前园林博览苑、集美鳌园、天竺山森林公园、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嘉禾良库仓廪文化旅游区等多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其余国有景区对在校学生推出半价优惠(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免费)。此外,还建设了中山公园、海湾公园、忠仑公园等许许多多“街心公园”“口袋公园”,让高校学生生活在公园里,切身感受厦门的美。

  三、今后推动计划

  民革厦门市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今后,我局将与各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推动校友资源与厦门城市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助力厦门更高水平建设“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谱写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进一步推动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助力在厦高校相关学科建设,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鼓励并支持高校开设厦门城市历史、文化、经济和现代城市发展方面相关课程。

  二是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吸引更多校友融入厦门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之中。实施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和厦门市中等职业教育优质专业建设计划。

  三是扩大校企育人渠道。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一批“高峰”“高原”学科,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的协同联动,实现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通、相互支撑,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是吸引毕业生留厦就业。督促、引导各校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就业指导服务,鼓励支持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按规定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提升留厦就业毕业生的比例。

  (二)进一步完善校友招商工作机制

  一是持续搭建校友经济平台。依托厦门校友经济联盟和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两大平台,在厦港下午茶、“标杆互学”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持续策划与厦门重点发展产业更紧密相关的主题和活动,激发校友投资热情。严格要求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完成校友招商工作目标,着力推动校友项目及校友科技成果在厦门实现转化和落地。策划举办2024厦门校友经济联盟大会并新增聘请一批厦门市投资顾问,确保校友招商工作的专业性和持续性。

  二是联合开展异地招商活动。推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与当地校友会或校友联络处共同举办校友投资厦门推介活动,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人才来厦门投资,扩大校友经济招商工作的影响力。

  三是密切跟进市校合作项目。充分利用“政府—高校”联合校友招商机制,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我市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密切跟进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个市校合作项目落地厦门,并以建设“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为契机,通过校友会链接国内高校院所的研究团队与金砖国家的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挖掘国内高校院所与金砖国家潜在合作机遇,吸引境外知名高校院所、跨国公司入驻,为金砖国家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三)进一步支持校友企业发展

  一是推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3.0版服务校友经济。扩大供应链协作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和增信基金规模,鼓励合作银行优先和重点支持校友企业,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优质校友企业,加大对校友创业展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府产业基金功能,支持校友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利用校友影响力招引头部企业落地我市,做强主体,做大集群。

  二是围绕“三个一”深入推进校友企业服务工作。完善厦门校友经济联盟和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工作机制,持续举办沙龙座谈、产业研究、项目对接等活动,不断加强校友互动联系,拓展合作领域。落实支持校友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为校友和校友企业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是发挥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专委会的独特作用。在前期设立新能源新材料专委会、法务与科技专委会和人才发展专委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探讨推动设立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等专委会,进一步拓宽校友经济的服务领域,为校友企业在厦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城市文化认同

  积极探索让本地高校学生更便利地享受厦门优质文旅资源,加快推进更多优惠政策惠及大中小学学生,同时加强与在厦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城市文化认同,共同为我市校友经济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领导署名:王培城

  联 系 人:王佳妮

  联系电话:0592-2855812

  

 

 

 

厦门市商务局

  2024年7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厦门市商务局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厦门市商务局版权所有

Email:xmtdb@xm.gov.cn电话:0592-5302555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0号 闽ICP备10202657号-2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