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21-13-00-2025-032 | 主题分类 | 提案议案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商务局 | 文 号 | 厦商务函〔2025〕137号 |
生成日期 | 2025-07-22 | ||
标 题: |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6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6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九三学社界别活动小组:
贵小组提出的《关于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建设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的建议》(第20251069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该提案,会同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认真研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现就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新消费品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吸引人才、资本等优质资源集聚,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提振消费方面,新消费品牌更能精准契合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激发消费欲望,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贵小组提出的《关于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建设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的建议》与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关于“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工作要求高度契合,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定位高度契合,为我市丰富消费市场供给,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质量提升提供重要参考。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相关工作进行梳理,并将贵小组的建议融入工作之中。
二、措施和成效
(一)加力品牌发展政策支持
2022年起,厦门陆续出台《厦门市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年厦门市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商贸流通和生活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围绕“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不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助力零售、餐饮、老字号等商贸企业和品牌发展壮大,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形成了安踏、特步、乔丹、鸿星尔克等为代表的运动品牌,瑞幸咖啡、银鹭食品、安井食品等为代表的食品品牌,元初、见福等为代表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品牌,跑红、海尼等为代表的美妆电商企业等一系列产业集聚的品牌矩阵,一批本地知名消费品牌为代表的企业逐渐走出厦门,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
(二)推动老字号品牌守正创新
印发实施《厦门市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保护、传承、创新等全链条环节提出19项具体举措,通过“培育认定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创新发展一批”行动,促进我市老字号品牌融入新质生产力,推动老字号融入新消费思维和新消费场景。目前全市已有17家“中华老字号”、30家“福建老字号”和127家“厦门老字号”。其中,古龙坚持守正创新,在保留传统技艺酿造产品的同时,针对年轻消费者开发出古龙沙茶肉酱等新产品;鼓浪屿馅饼厂与故宫文创合作推出“古风礼盒”,通过IP联名和文创开发拓展市场;阿吉仔将饼铺升级为“吉治百货”复合空间,打造新消费场景;蔡氏漆线雕与航空公司合作,进行“文化输出”,将漆艺元素融入飞机内饰。
(三)搭建品牌发展交流平台
市发改委积极组织我市优秀品牌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2018年至今,累计组织100多家次企业参展,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展示,极大提升了厦门品牌影响力和企业产品竞争力。2024年,厦门馆以“勇立潮头,品誉五洲”为主题,通过“大厦之门”“创流涌动”“智造潮品”和“新潮生活”四大板块展示40家优秀品牌企业风采,充分彰显了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生活类消费品牌企业的雄厚实力,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力助推了全市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部署,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环境,为新消费品牌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联合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出台《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若干措施》,从服务机构、人才激励、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成功吸引了多家服务机构入驻,并实现了首个台湾专利代理师入股专利代理机构的股东变更手续。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厦门市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该中心已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步验收,建成后将为相关产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显著缩短专利审查周期。同时,积极推进厦门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厦门知识产权交易展示平台、金砖创新基地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等多个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专利托管等服务,还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融资服务,近三年共有8家企业通过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方式累计获得贷款金额1亿元。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尽管我市在新消费品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协同赋能机制不够完善,链上企业之间的联动性不强,中小微企业参与产业创新合作的机会较少,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二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在细分赛道领域“新势力”品牌培育和打造上还有差距;三是我市新消费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国际营销渠道。
(一)强化综合施策
出台支持首发经济政策措施,鼓励新消费品牌在厦开设首店、举办首秀,鼓励各类机构创设新消费品牌,发展新消费品牌培育服务,为初创期、成长期品牌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结合中华优秀文化、闽南特色文化和厦门历史沉淀,融合消费新趋势新热点,开发新产品、融合新元素、提供新服务。持续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零售业创新提升各项试点,支持一批零售业品牌提升运营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二)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各类国内外大型展会,以及“品牌中国故事汇”“品牌中国公益行”品牌展示活动,为厦门新消费品牌搭建展示和交易平台,进一步扩大我市优秀品牌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引育,培养一批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和专家型人才,支持服务机构引进或培育正高级、高级知识产权师。二是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构建以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核心职能,专利导航与公共信息服务为补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三是深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应用体系建设,开展应用场景设计,同步推进线上服务体系升级与线下实体对接活动,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四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升级,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工作,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切实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四)加大品牌引才育才支持力度
用好高层次及骨干人才、商贸物流产业人才、重点产业骨干人才等人才政策,对于经认定的新消费品牌企业人才给予子女入学、资金激励等支持,助力新消费品牌人才招引,提升企业营销、产品创新等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贵小组对厦门新消费品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国内新消费品牌创新的标杆城市。如有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领导署名:黄慧菁
联 系 人:薛 航
联系电话:0592-2855858
厦门市商务局
2025年7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主办:厦门市商务局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厦门市商务局版权所有
Email:xmtdb@xm.gov.cn电话:0592-5302555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0号 闽ICP备10202657号-2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