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21-04-00-2018-001 主题分类 部门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厦门市商务局 文 号
生成日期 2018-02-02
标 题: 厦门市商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
内容概述: 厦门市商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
厦门市商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8-02-02 16:26
字号: 分享:

  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撸起袖子加油干,商务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均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突破万亿,达11478.0亿元,增长18.0%,高于年度目标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6.2亿元,增长12.7%,高于年度目标1.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全省2.5和1.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09.6亿元,增长8.1%,高于全市GDP增幅0.5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816.0亿元,增长14.2%,高出全省2.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50.2%,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53.6亿元,扭转了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态势,增长5.2%,高于年度目标3.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进口2562.4亿元,增长28.3%,高出全省0.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115.3亿美元,增长27.7%,占对外贸易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合同外资328.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07%;实际使用外资160.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7%,增长11.2%,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27.9%,居全省首位。境内招商引资注册资金385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23%;形成民营企业产业对接合同项目81个,总投资488.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6%。

  ——民生保障更富成效。圆满完成厦门会晤食品总仓建设及物资供应保障任务。“菜篮子”供应量足价稳,全年蔬菜交易量166.3万吨,批发均价下降12.9%;生猪交易量145.8万头,统肉批发均价下降17.3%;水产品交易量8.2万吨,批发均价基本持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创新流通,形成扩大消费新供给

  1. 深化流通改革。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4条经验在全国推广。物流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试点企业标准托盘使用率从39%提升到80%。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项目、酒类电子追溯系统(二期)项目列入政府示范项目。出台《厦门市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若干措施》,2项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入选省标立项,入选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城市。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245.8亿元,增长81.3%,南讯软件、美柚科技等5家企业入选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2. 优化消费结构。跨境电商、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市内离境退税店等新型商业形态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酒类、乳制品、水果坚果等高品质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信息、健康、文化等新型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举办厦门购物嘉年华、中秋博饼消费节、国际车展、两岸斗茶、最闽台伴手礼等一系列促消费品牌活动。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支持老字号实施“互联网+”战略,《厦门老字号发展保护办法》正式实施。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推进5635辆黄标车提前报废。

  3. 保障市场供应。牵头厦门会晤食品总仓建设运营及食材供应链建设,圆满完成物资保供任务,会晤期间食材供应充足、品种多样、质量安全,总入库商品969个品种、22.08万件,完成检测2606批次,食材合格率100%。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成省内直控基地2660亩,省外自建基地3000亩、直控基地3000亩、“夏淡”供应基地5000亩。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完成松柏菜市场、宁宝菜市场改造试点,完善生鲜网点规划布局,构建生鲜网点公益性考核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建设,中埔批发市场实现向公益性蔬菜专业配送中心转型升级,闽夏批发市场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实行储备商品目录管理,丰富储备品种,完善储备体系。

  4. 提升便民服务。深入开展家政服务业补短板工作,大力支持家政服务品牌建设,3家企业入选“全国家政百强”,21家创建单位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家政行业产值突破50亿元。积极推动本地餐饮业品牌建设,培育临家、佰翔空厨等一批营业额超亿元的本地餐饮企业,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13%。积极推进餐饮移动支付,全市已开通移动支付餐饮商家超过2万户。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创新可回收物回收“以箱置桶”模式,已在全市290个社区投放381套回收箱,资源利用率提升50%以上。加强电商企业与社区商业网点融合互动,450家社区便利店通过“蓝店”参与快递收取,吉象吉送设立智能温控箱,见福便利等建成“e政务”便民服务站。扎实开展供销为农服务,落实冬储化肥1.57万吨,保障液化气用户10万余户,农村社区综合维修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为农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着力优进优出,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1. 稳定出口增长。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厦门市加快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实施意见》,并针对出口运行特点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在财政、金融、信保、开拓市场以及退税、通关、结汇等便利化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成功遏制出口持续下滑态势,增幅实现由负转正。强化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鼓励重点工业企业争取订单,支持物流企业揽货,冠捷、友达、戴尔等外资工业出口企业对全市出口贡献突出。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免除展会综合服务费,减免厦门自贸片区集装箱查验费,免除进出口申报环节报关报检费用,全年累计超过5000万元。防范出口风险,积极应对“双反”调查和美国337调查案件等贸易摩擦,出口信保投保企业达2848家,增长84.7%,投保出口额一般贸易覆盖率达43.7%,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 培育新型业态。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进口展示、平行进口等新型贸易方式支持力度。深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提高退税函调效率。举办2017亚马逊“全球开店”卖家大会,吸引2000多家企业参会。全年跨境电商零售额36.6亿元,增长18.7%;飞机融资租赁进口78.4亿元,增长1.3倍;保税仓储转口贸易355.3亿元,增长33.2%;酒类保税进口增长43.8%,跃升全国第三大进口口岸。

  3. 发展服务贸易。建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绩效考评体系,推动落实财政、税收及监管便利化政策,成立服务贸易与外包协会。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旅行两大支柱产业保持稳健增长,维护维修等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使用等高附加值产业增长迅猛。服务外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执行金额达32.9亿美元,增长48.6%,一批龙头企业和园区脱颖而出,执行金额超1000万美元企业达53家、较上年增加21家,太古发动机服务公司入选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10强,新科宇航和亿联网络入选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100强,优利得等7家企业获评2017-2018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软件园荣获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园区,厦门航空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和中航秦岭等12家企业获评2017-2018年度福建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重点企业。

  (三)着力健全机制,推进招商引资新突破

  1. 完善招商机制。成立全市三大产业招商推进小组,明确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招商职责,实行每月项目调度制度以及项目定期督查和每月通报制度,形成市级统筹、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精准招商的工作机制和格局,累计策划项目50个、预计总投资221亿元,在谈项目175个、预计总投资1899亿元。强化“五个一批”项目跟踪机制,累计入库外资项目157个、总投资1545亿元,民企项目725个、总投资5735亿元。建立全市重点在谈外资项目统筹跟踪促进机制,共促进在谈项目落户27项,合同外资8.78亿美元。

  2. 拓展招商渠道。创新开展驻点招商,设立北京、上海、深圳经济联络处,制定《北上深产业招商目录》,强化对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招商力度,已生成23个前期策划项目、43个在谈项目和4个落地项目。深化精准招商,联芯集成电路、银鹭食品、电气硝子、恒力盛泰石墨烯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全年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7倍和64.6%,高技术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14倍和40.8%,产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强化平台招商,利用金砖会晤工商论坛、2017厦洽会等契机,搭建投资促进平台,共促成签约外资项目52个,总投资38.04亿美元,合同外资15.8亿美元。

  3. 狠抓政策落实。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外商投资开放领域,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准入条件、控股比例等投资限制。出台《厦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厦门市鼓励市属国有企业招商引资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大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

  (四)着力突出重点,打造区域合作新格局

  1. 打造“海丝”支点。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额2290.3亿元、增长12.4%,投资额20.6亿美元,增长1.5倍,象屿集团对印尼投资项目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设立全国首支地方政府主导的“海丝”投资基金。支持金砖国家经贸往来,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增长31.3%。新设俄罗斯、日本海外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点。开通中欧班列(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并实现定期往返。

  2. 深化厦台交流。新设台资企业(含转第三地)668家,合同利用台资13.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5亿美元,增长12.6%。对台贸易387.9亿元,增长8.4 %,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台湾水果进口量再创新高,达4.02万吨,占大陆进口总量的90%,连续第10年位居大陆首位。厦台海运快件5.3万件,增长34.9倍。厦金直航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增长18.7%。组织赴台专业展会5场,103家参展企业设展位281个。厦金“小三通”运送旅客163.4万人,厦门游艇实现直航金门。

  3. 稳健对外合作。建立商务、发改、人行、外汇四部门对外投资事前会商和事后联合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查,坚持对外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厦门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厦门走出去服务联盟”,实现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的“走出去”服务资源共享,举办10场专业对接活动。全市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82个,协议投资额26.02亿美元,制造业、采矿业、可再生资源发电等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主要比重。对外承包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营业额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290万美元,增长超过10倍。

  (五)着力综合保障,促进营商环境新提升

  1. 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时限,将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审一核”,网上终审比重达70%;推行“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办事,分三批公布办事清单共32项;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共减少各类申报材料12项。

  2. 加强商务综合执法。聚焦互联网、注册商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等领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双打”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扎实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直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报废汽车等行业监管有效到位。拍卖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实现拍卖成交额38.8亿元。落实商贸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全年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

  3. 提升口岸服务效能。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报关和报检比例分别实现98%和100%,成为全国第2个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的成员口岸,入选第3批标准版试点城市。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被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率先全国实现了邮轮物资“进口直供”、“保税供船”监管模式。首次开展船舶联合登临检查。海沧港区获批整车进口口岸。新开厦门-洛杉矶航线。

  (六)着力机关建设,凝聚商务发展新合力

  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金砖我先行 商务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大型商超“平安志愿服务活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2.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支出减少41.8%。持续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任标准,严格选任程序,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加强对专项资金等“三重一大”的监督检查,严防廉政风险,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力配合巡察监督,狠抓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实现长效化。

  3.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省政协提案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件、市政协提案42件,办复率为100%,连续6年获评市政协优秀提案承办单位。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及集体决策制度,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废止和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8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个兄弟部门、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商务局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商务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出口产业支撑力不足,传统产业出口竞争优势弱化,缺乏出口型工业增量项目,异地货源拓展难度加大;外资项目储备不足,项目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有待提升;内贸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发展不够充分,商贸辐射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

  2018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围绕新时代商务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深入实施全国商务“六项主要任务”和“八大行动计划”,以及全省商务“六大提升工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动能转换,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商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为我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

  商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按新统计口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5%。

  围绕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我们要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推进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动流通现代化,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是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深入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加大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打造厦门品牌、厦门服务,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进贸易强市建设。

  三是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和服务网络。

  四是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生活服务业短板,完善便民惠民的商业设施,强化副食品市场供应保障,做好消费供需对接,让商务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二)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1. 加快消费扩大升级。一是做大商品消费规模。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调整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使之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加快建设地铁沿线商圈,新增一批民生商业设施;支持体育用品、婚庆、汽车后市场、东南燕都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引进宜家、奥特莱斯等差异化商业项目。二是提升服务消费比重。突出“商旅联动、市区联动、城际联动”,支持消费+文化的商业业态,推动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展览展销、婚庆等服务型消费。三是增加品质消费供给。推动罗宾森三期、君尚天虹商场、王府井购物中心等大型商贸项目尽快投入运营,鼓励大型商业综合体从单一购物功能向多维度消费体验转型,引导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差异化主题定位,实行业态“混搭”;积极打造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体系,利用全球商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四是巩固提升民生保障。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完善市场保供稳价机制,加快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完善民生保障基础设施,提高市场公益性;推进生活服务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型升级,打造“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激发行业活力;强化供销为农服务,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健全农产品供应网络,加快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庄稼医院提升改造。五是营造法制化消费环境。加快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商务领域信用联合惩戒力度,完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消费进万家”等商务诚信宣传活动;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持续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探索开展跨区域协作。

  2.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一是创新现代流通方式。支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相互融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创新,建设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二是加快建设供应链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建立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将厦门打造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要中心城市。三是扩大商贸流通辐射能力。大力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形成若干区域性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内贸流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整合已有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城市城际共同配送体系;推动加快物流标准化试点、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编制《厦门市冷链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物流辐射周边,强化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功能。

  3. 推进外贸动能转换。一是巩固外贸回稳向好态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支撑力,加大出口型生产企业、综合性贸易型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补齐产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条,提升进出口效益;提升开拓国际市场政策针对性,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做大做优进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做大汽车整车等专业商品进口规模,支持乳制品、酒类、肉类等消费品进口。二是持续优化外贸经营环境。切实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优化出口退税管理,提升通关便利性,加强通关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外汇管理与服务;出台《厦门市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管理细则》,解决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信贷支持问题,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健全“四体联动”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机制,做好涉案企业的应诉协调工作。三是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复制推广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优化完善我市“六大体系、两大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逐步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政策,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做大做强厦门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四是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厦门服务”品牌,大力发展飞机维修、动漫游戏等特色服务出口;争创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争取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支持文化贸易龙头企业发展;探索设立服务贸易产业引导基金;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健全旅游、外汇管理和海关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4.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强化招商政策引导。抓住国家扩大开放利用外资机遇,出台《厦门市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若干措施》,加强招商政策系统集成,密切跟踪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百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动态,主动上门洽谈,吸引来厦投资。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动跨国并购,鼓励引导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加强与专业中介机构和重要产业基金机构的合作;发挥京、沪、深经济联络处窗口作用,用好第20届投洽会、海内外闽商回归项目对接会、国际资本投资福建系列活动等平台作用,策划实施开展境内外精准招商活动。三是推动项目滚动续接。完善“五个一批”项目跟踪机制,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重大规划和重点投向,加强项目策划,持续生成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力促尽快签约,尽早开工、建设、投产。四是强化招商服务保障。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放宽相关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落实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工作机制,强化“一对一”跟踪服务,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增资扩产。

  5.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一是强化对外经济合作。加快理性“走出去”步伐,强化“走出去”管理、服务和引导,重点支持技术合作型、资源开发型、市场开拓型境外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战略资源开发,支持并购等方式加快铺设国际营销网络;推动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强强联合,抱团“走出去”承揽工程。二是深化“海丝”“金砖”经贸合作。发挥“海丝基金”的积极作用,扩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规模和层次;巩固东盟传统贸易市场,加快建设重点商品出口基地,扩大双向贸易规模;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港、空港运输联接,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合作;放大中欧(厦门)班列辐射牵引作用,拓展跨越海峡、对接东盟、横贯欧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三是持续深化两岸经贸交流。拓展对台双向投资,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合作;推动厦台物流通道建设和海运快件业务拓展,整合厦门至台中、基隆、高雄等运力资源,增开厦门-金门-台湾本岛货运航线,提高对台海运快件航线密度和运量;推动赴台举办专业经贸展会,扩大展会规模和影响力;巩固台湾水果输大陆重要口岸地位。

  6. 优化口岸发展环境。一是拓展“单一窗口”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本建设,做好与国家标准版对接,实现国际贸易主要环节、进出境商品、运输工具三个“全覆盖”;拓展特色功能,实现向机场、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领域延伸,推进与交通、港口等物流信息平台互联合作。二是持续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深化“三互”大通关改革,促进通关一体化;建立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综合治理机制,持续推进降低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积极争取设立厦门国检综合试验区;促进邮轮通关便利化,进一步完善邮轮物供“快速通道”;持续推进口岸查验单位对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三是增强口岸辐射、支撑、带动作用。争取厦门过境口岸资质,力争实行7×24小时货物通关运营;加快建设五通客运码头三期;提高厦门机场口岸中转功能,推动国际转国际旅客过境免办边防检查手续政策落地;制定实行新一轮国际客货运航线补贴政策,推动厦门始发洲际、国际新开航线发展。

  7. 提升商务治理能力。一是创新商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推进商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内外贸融合发展、双向投资联动发展,凝聚商务发展的内生合力;加强与关、检、税、汇等监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加强与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试点示范政策;积极宣传新时代商务工作新举措新成效。二是加强商务改革发展谋划。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商务改革发展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问题研究,主动谋划重大政策、重大举措,统筹推进商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强化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权责清单,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四是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对标国际一流,全力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督促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8.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一要坚决贯彻上级党委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商务局机关自身建设,坚定自觉把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要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思想内涵。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切实增强推动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本领。三要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商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在各项业务中都要注重防范廉洁风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为商务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要加强商务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培养和选拔干部,坚持事业为上培养选拔干部,打造讲政治、强作风、勇担当、善作为的商务干部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厦门市商务局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厦门市商务局版权所有

Email:xmtdb@xm.gov.cn电话:0592-5302555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0号 闽ICP备10202657号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