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21-04-00-2023-001 主题分类 部门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厦门市商务局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3-04-10
标 题: 厦门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思路
内容概述: 厦门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思路
厦门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04-10 11:01
字号: 分享:

  一、2022年工作情况

  2022年,全市商务系统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商务发展工作,商务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厦门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7745.8亿元,增长21.8%,居全省首位,批零业贡献全市13.3%的GDP和15.4%的税收收入,分别较上年提高0.4和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5.4亿元,增长3.1%,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294.3亿元,增长10.1%,居全省第二;1-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含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745.7亿元,增长46.2%,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76%;进出口总额9225.6亿元、增长4.0%,占全省比重46.5%,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4657.4亿元、增长8.2%;实际使用外资22.12亿美元,占全省比重44.3%,规模居全省首位。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是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坚持早谋划、早出台、早兑现,顶格落实中央、省、市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时出台稳住商务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深入开展益企服务专项行动,应对疫情助企纾困,全年共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0.35亿元,惠及企业4629家次。谋划出台促进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五年行动方案,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外资保稳促优若干措施等一批导向性文件,引领商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供应链、促消费、稳外贸三场“直播带策”活动,有效扩大政策知晓面,鼓励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二是主体培育走深走实。实施供应链主体倍增计划,按照“白名单企业-市级试点企业-全国示范企业”成长路径进行梯度培育,累计已入库市级试点企业40家、全国试点企业2家、全国示范企业9家。支持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建发、国贸、象屿3家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业务总额近1.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近500亿美元,分别增长31%和11%。强化腰部企业培育,10亿元以上腰部企业增加83家,其中50-100亿元7家、100亿级以上14家。推动限下转限上,新增批零纳统企业近1000家,实现销售额4057亿元,占比10.7%,拉动批零增长10.4个百分点;新增餐饮纳统企业47家、餐饮亿元以上企业2家、商务服务业纳统企业49家、“福建老字号”企业13家,入库外贸自主品牌企业52家,认定年度重点外贸企业144家。

  三是消费市场回暖向好。出台《厦门市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推出“购有让利”“吃有优惠”等优惠举措,举办“买在金砖”等系列特色消费主题活动,发放消费券超1亿元。打造一系列新兴城市夜间消费场景,形成夜间经济项目载体46个,中山路步行街、集美新城核心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年实现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701.5亿元、增长15.6%,“双11”全市网络零售额227.7亿元、居全省第1位。

  四是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蝉联全国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正向激励支持10个城市之一。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在全国综合评价中位列前十。新落地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出口基地3个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服务贸易10项试点任务在全国、全省首创,“打造现代服务仲裁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1-11月服务贸易进出口额702.6亿元、增长18.61%,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85.1亿元、增长35.1%。

  五是招商引资落地见效。以项目开工落地为关键环节,完善“晒比问”机制,落实“快优实”要求,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招商实效凸显,全年新增签约项目935个,三年计划投资额1793.28亿元,其中百亿级以上项目3个、50-100亿级项目4个、10-50亿级项目23个,新签约省级重大招商项目28个、排名全省第一。项目落地加快,新增落地项目1036个,三年计划投资额2043.49亿元,实际到资790.67亿元,当年项目落地率67.86%,其中天马8.6代、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三期、安捷利美维项目、安井食品增资项目等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外资结构优化,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7%,扭转了202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69.3%,增长19.1%;落地8个QFLP基金项目,合同外资1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393万美元;新增一个世界500强项目。

  六是办展办会逐步复苏。精准筹划,抓住疫情防控窗口期迅速恢复办展办会,成为全国首批重启展会的六个城市之一。全年共举办展览113场,举办会议2056场,实现经济效益155.01亿元,其中展览数量名列全国第三,获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第22届投洽会、工博会、石材展、佛事用品展等多场大型展会。推动投洽会成功恢复“一年一办”。首创“厦门会展码”,得到商务部点赞并印发推广经验,获评厦门市社会治理及平安建设智能化创新应用项目和厦门市优秀共享案例。

  七是区域合作稳步开展。全年备案境外投资企业项目13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5.11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3307.9亿元、增长12%,实际使用外资3.27亿美元、增长3.3倍,新增对外投资项目3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9亿美元。创新开展A类国际化企业认定,设立新加坡、泰国等5个海外联络点,推出“海联会客厅”系列活动。对台出口193.8亿元、增长31.9%。打通对台海运快件南向通道,对台海运快件完成4534个集装箱、22.9亿元,分别增长1.5倍和1.4倍。

  八是口岸环境更加优化。持续落实免除集装箱查验服务费政策,减免企业查验费约2100万元。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经验获国家口岸办、国家发改委推广。厦门空港进出口通关时效位列十大空港口岸第一位。连续四年获评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最高星级。海沧港区海通码头通过省级口岸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东渡国际邮轮中心码头获批“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资质。

  九是商务为民持续推进。“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连续两次达到优秀等次,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平稳有序,价稳量足。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首位,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不断完善,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落实落细。53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达到75%,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2.38%,“全程网办”事项达51项。全年商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零责任事故。

  十是机关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安全观更加深入人心。常态化开展机关集中学习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完成机关党委、直属党委换届选举。高标准完成商务系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落实省委、市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扎实开展“细心 细致 细微”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机关支部“三比三争”实践活动。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稳定增长,保持商务平稳运行。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力保商务各项指标稳定增长,有效稳住商务经济基本盘,夯实商务高质量发展基础。

  1.强化政策引导。尽早谋划出台更精准更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既要有普惠性措施,更要强化对重点企业的“一对一”精准扶持,同时注重与各区稳存量拓增量政策形成互补合力。落实好批零社零业企业阶段性市场开拓奖励政策兑现工作,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基金、数字化转型扶持工作。持续推进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惠企政策兑现便捷快速。针对企业增量目标,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方式,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2.强化市场主体培育。聚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加强对新企业和成长企业的精准培育,增强市场主体对商务发展支撑带动作用。一是着手谋划推动一批增量项目。重点推动中采通、中均系、新希望六合、中金大宗平台、富冶等批零项目,特步、京东京采、巨阔科技、欣贺、理想汽车、奥特莱斯等社零项目;上膛网、瑞幸咖啡、西贝、航天人才产业园等餐饮和商务服务业项目;厦门时代、通宇物流、戴尔等外贸出口项目;联芯股权回购、赛夫生态基地、祥峰QFLP基金等外资项目。二是实施供应链主体倍增计划。落实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加大对“白名单”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引进市外供应链企业在厦设立平台公司,持续推动新增限上企业销售规模扩增,力争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腰部企业销售额占比达到40%,并新增5家百亿级批发主体。三是培育壮大零售和生活服务主体。鼓励安踏、特步等重点零售企业通过直营联营、统一结算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积极引进大型零售企业在厦设立区域结算总部,力争新增3家10亿级零售主体。支持发展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培育壮大一批餐饮、家政、婚庆等生活服务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3家亿元以上生活服务业主体。四是推进创新企业上市。建立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库,积极吸引优质企业来厦上市和投资,鼓励上市公司将高端服务、研发创新、销售等环节留在我市。

  3.深化供应链创新应用。发挥厦门供应链优势,增强对国内外资源、市场的整合配置能力,提升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推进创新应用。支持企业创建国家供应链示范企业与市级试点企业;发挥供应链联合会作用,支持企业聚焦大宗商品、消费品、新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开展创新,提升价值链和供应链效率。二是推进产业协同。强化工贸联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核心企业发展“虚拟工厂”,支持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产业园,支持核心企业并购、参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供应链布局。三是加快数字化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数字供应链资金投入,进一步升级完善纸张、纸浆、钢铁、农产品、食品等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四是推进金融创新。鼓励核心企业与银行合作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做大业务规模;推动金融机构为供应链平台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二)着力创新发展,增强外贸竞争优势。坚持“贸易兴市”,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打造自由便利、货物贸易和服务协同发展、具有较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1.强化“三外联动”。制定出台外经外贸外资“三外联动”实施方案,着力推动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加快在欧洲等重点市场海外联络点布局,设立海联会客厅,促进内引外联,强化市场拓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训等服务功能,打造“三外联动”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百展千企拓市场”活动,组织企业加快赴境外抢订单、拓市场。开展走出去招商“百日行动”,组团走出去“叩门招商”。

  2.挖掘新增长点。发挥国企供应链优势,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分销、物流、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扩大进出口规模。拓展建发青山转口贸易、光伏产品出口、原油进口等业务,支持京东、高高物流、金桥建富等潜力增量项目尽快落地、做大做强支持德信、象屿印尼等优质“走出去”项目扩大原料、生产设备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强化贸工协作机制,助力重点工业企业争取海外订单,拓展新能源、光伏产品、风电和储能出口,支持厦门时代、海辰新能源、建发新能源等做大规模,推动全国布局的大型工业企业在厦建立集采集运和贸易结算平台,争取中粮、天马落地区域贸易结算总部。开展外贸重点企业评选,筛选一批龙头、骨干、中坚型外贸企业,并配套政策扶持。认定一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助力国内消费升级。

  3.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支持俊亿、联多、海丰等本地龙头企业做大跨境电商业务;扩大飞机、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规模,争取厦航空客飞机进口订单更多落地;支持通宇做大航空零部件保税进口业务。发掘口岸物流出口潜力,提升远海、象屿码头整车出口服务能力,梳理口岸通关省外企业清单,争取上汽新能源汽车、傲基口岸数据落地入统。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做大做强文化出口、语言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争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紧抓RCEP、金砖基地建设机遇,帮助企业用好RCEP协定关税减让安排和原产地累积新规则,扩大对RCEP、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

  4.构建新生态。引导银行创新信贷产品,鼓励口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优惠转贷贷款服务。持续推动厦门信保创新信保产品,合理降低费率,提高理赔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重点供应链产业链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运用远期结售汇和外币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避险。鼓励重点外贸企业与船公司建立直接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5.优化口岸环境。推进口岸开放建设,推动五通三期厦金客运码头省级口岸开放验收,做好新机场口岸联检规划。提升口岸便利水平,开展2023年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落实与RCEP成员国AEO国际互认成果,落实RCEP“6小时通关”、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便利化措施,推进厦门空港货运7×24小时通关。强化口岸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持续推动口岸减负降费,加快数字口岸建设,强化口岸数字化监管。推进厦金海运快件专区对接,做强对台海运快件“南向通道”。

  (三)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推动流通现代化,培育打造引领全省、辐射东南亚、具有厦门特色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建设多层次区域商圈。支持各区优化提升核心商圈功能与布局,提升东渡邮轮商圈等岛内新商圈辐射能力,加快打造集美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城、马銮湾新城等岛外新城特色商圈,形成区域消费发展新增长极。

  2.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家电等热门大宗商品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发展体验式、策展型等消费新业态。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贸易消费品牌企业在厦设立“首店”、采购中心、区域销售中心或总部。推进“老字号”、“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等消费提质升级活动。强化市区联动完善促消费常态化机制,支持各区、行业协会、主流媒体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

  3.打造消费新应用场景。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发展商品和服务消费互动融合的“新零售”。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直播电商、社交营销,搭建消费新应用场景。加大电商基地建设支持力度,集聚一批电商服务企业、中小电商企业。强化展、会、商、消联动,推动展览、会议、节庆、演艺、赛事协同发展,加强会展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着力招大引强,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以促项目落地为关键环节,市区联动强化项目跟踪推动,多措并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1.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用好QFLP试点,积极通过返程投资和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等模式。出台新一轮利用外资鼓励政策,加大对引进外资高端制造业及世界500强项目的支持奖励力度。紧抓投洽会恢复一年一办契机,用好投洽会平台,以跨国公司为重点组织策划高层次招商推介活动,拓展利用外资渠道。强化外资工作专班机制,优化外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完善招商统筹机制。强化招商晾晒和压力传导机制,坚持项目落地导向,优化竞赛规则,压实招商责任。完善《厦门市重大招商项目评审及决策办法》,加大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及基金支持力度,引导各招商单位更好运用市区叠加和“一企一策”政策,推进重大优质项目的招引工作。完善驻点招商工作机制,加强与各区载体联系,建立“信息+载体+联动”机制。

  3.推进精准专业招商。强化链主招商,以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谋划重大招商项目。推动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探索设立“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强化校友招商、以商引商、基金招商,策划生成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市、区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培养专业敬业精业乐业的招商干部队伍。

  (五)着力产业联动,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坚持推进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大力实施“产业+会展”战略,做大做强会展产业链,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1.提升投洽会办会水平。抓住投洽会恢复“一年一办”的重要契机,紧扣“三化三平台”要求,集中力量办好国际投资论坛、系列高端会议论坛和权威信息发布,精心培育特色品牌论坛,做优做实项目资本对接,做大“走出去”对外投资主题,提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展区,加速推动展会数字转型,提升办会质量和大会实效。

  2.推进会展国际化品牌化。积极招揽引进国际高端会展资源,争取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来厦设立主体,积极争取全国糖酒会、中国糖油展、亚洲国际交通展等知名行业展会落户厦门。

  3.深化“产业+会展”战略。做大做强石材展、佛事展、茶叶展等现有品牌展会,培育壮大运动时尚展等消费品展会。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深挖行业资源,谋划一批“生根型”专业展会,助推产业提质升级。

  (六)着力商务为民,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商务为民理念,推动各项便民惠民措施落到实处。

  1.持续做好市场保供。健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重点做好“淡灾节突”节点时间的供应,确保副食品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2.提升便民商业设施。开展第二批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促进品牌连锁便利店、餐饮店等商业设施品质提升,进一步完善美容美发、摄影等便民服务业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不断提高社区品质化、便利化、标准化水平。

  3.推进家政提质扩容。深入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推广员工制家政企业,健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家政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家政企业信用监管力度,提升民众满意度。

  4.深化益企服务行动。紧盯全年目标、聚焦企业关切,精准摸底企业对资金、市场、物流、人才供给等方面的需求,强化对企业用工、用电、税收等方面的监测服务,组织举办政企对接会、政策宣讲会、企业接待日等系列活动,全面、精准、高效帮扶企业破解难题、增强活力、做大做强。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紧盯商超、餐饮场所、成品油流通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消防)隐患排查,切实督促经营主体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元旦、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

  (七)着力党建引领,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1.强化理论武装。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组织多形式深学研学,持续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巩固运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着眼学懂、弄通、做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思想上的纯洁和进步。

  2.强化廉洁自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相关规定,坚持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推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资金管理、风险把控,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强化廉政教育和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执纪问责,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提升治理能力。扎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落实党组和机关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严格按照省市政务公开工作任务要求,继续做好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答复等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宣传力度,全方位宣传新时代商务工作新举措新成效,持续扩大商务影响力,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厦门市商务局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厦门市商务局版权所有

Email:xmtdb@xm.gov.cn电话:0592-5302555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0号 闽ICP备10202657号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8